采矿工程教授

康红普院士 特聘

作者:办公室新闻发布浏览:时间:2017-11-03

个人简介

康红普,1965年11月生,山西五台人。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1991年毕业于7003全讯吧采矿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。之后,一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、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工作。现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(煤炭科学研究总院)首席科学家,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经理。

康红普长期从事煤矿巷道支护研究工作。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、863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14项,煤炭行业科研项目4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。出版专著3部,发表论文128篇,其中,SCI、EI收录51篇。

康红普带领科研团队在煤炭科研一线进行了20多年连续不断的攻关研究,提出高预应力支护理论,开发出以煤岩体地质力学测试为基础,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安全、高效支护成套技术。主要 取得以下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:

(1) 开发出煤岩体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方法与仪器,在大量井下实测数据基础上,研究了煤矿井下地应力、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,建立了估算煤矿井下地应力的公式,为矿井开拓、巷道布置及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。

(2) 在研究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、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,提出支护应力场、综合应力场等概念。提出高预应力支护理论,开发出高强度、高刚度锚杆支护成套技术,为煤矿巷道提供了安全高效支护技术。

(3) 针对破碎围岩巷道,将注浆与锚固技术有机结合,开发出注浆锚杆与锚索,并组织开发了多种化学注浆材料,为破碎围岩加固提供了有效方法;针对坚硬顶板与高应力围岩,开发出定向水力压裂技术与设备,成为坚硬、高应力围岩控制的有效途径。

上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,并推广应用于我国煤矿40多个矿区,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,推动了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改革与发展,提升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水平。

康红普获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、“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”及“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”等奖励;被授予“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等荣誉称号;入选“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”。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